中国乳业巨头:蒙牛伊利二十年争雄暗战不休
20日,伊利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一篇公开声明,把伊利、蒙牛双双推至舆论的漩涡。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梳理发现,在两大乳企的竞争中,蒙牛也曾后来居上,但是短短四年之后,蒙牛却被伊利抛在后面,目前二者营业收入已经相差100多亿。
开创产品细分时代
蒙牛曾是乳业冠军
曾经的蒙牛也是一头猛兽。蒙牛早期超越伊利的历程中,实现的不仅是业绩的超越,更是利润的超越,甚至一度是伊利的倍数级。
2010年,也是在蒙牛最后一次蝉联乳业冠军的时候,蒙牛的净利润是12.37亿元,伊利的净利润是7.77亿元,蒙牛的净利润是伊利的1.6倍。
作为一个初创的企业,蒙牛在1999年创业第一年,营收只有4365万元,而到了2007年成为中国乳业冠军的时候,营收达到了213.18亿元,9年时间销售额增长了480多倍,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这个过程中,蒙牛凌厉的营销攻势层出不穷。它曾最早开创了中国乳业的产品细分时代。“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相信这句广告语大家都耳熟能详。而特仑苏就是国内第一个高端牛奶品类。在蒙牛之前,当时的牛奶只有纯牛奶消费,而蒙牛开始构建乳业消费的多元细分时代,把常规的牛奶分成早餐奶、晚上好奶,同时又进行人群细分,分别推出针对儿童的牛奶、针对女性的牛奶,针对高端人群的牛奶等等。
同时,在事件营销、娱乐营销上,蒙牛也曾非常抢眼,比如“航天员专用奶”,再比如那首耳熟能详的“酸酸甜甜就是我”。当年凭借对超级女声的赞助,蒙牛及其酸酸乳品牌获得了巨大成功。
2016年,蒙牛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也是连续八年来首次出现亏损。蒙牛当时解释称,一是由于考虑到雅士利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不良,蒙牛将会在本年度对相关奶粉业务录得商誉进行减值拨备;二是蒙牛一直致力通过各种措施优化其原料奶粉库存水平,包括以市场价出售多余存货,因而导致亏损;三是蒙牛一家重要的联营公司当年度预计将会录得亏损,因此导致该公司将会相应录得亏损。
渠道下沉重视大单品
伊利坐稳头把交椅
在蒙牛迅速抢占各个网点,积极寻找大经销商的时候,伊利的策略是渠道深耕。伊利制定了核心大单品+渠道下沉的核心战略。受益于大单品的策略,2014年和2015年,伊利相继推出了安慕希、金典等优质大单品,带动产品销量大幅增长,而蒙牛对应的品类纯甄就逊色许多。安慕希2014年上市,第一年的业绩就达到10亿元左右,第二年销售额就达到近40亿元,增速非常惊人。除此之外,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品“金领冠珍护”、托菲尔等也是不错的单品。
而蒙牛坚持走大经销商和并购扩大版图,大经销商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由于对于终端的管控能力较差,渠道不够深入,很多乡镇、农村地区覆盖远没有伊利到位。而“小镇青年”的消费崛起,让蒙牛陷入了渠道改革的阵痛期。
同时,在2008年的乳制品安全危机时,当时渠道端积压了大量库存无法出货。伊利选择了与经销商共同承担损失,而蒙牛对于经销商的补贴不如伊利,导致一时间许多大经销商积压过量库存无法消化而倒闭、裁员,损失惨重。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1年蒙牛的创始团队以及灵魂人物牛根生逐渐隐退开始,蒙牛不但在产品方面接连错失机会,就连原本强过伊利的营销领域也连连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