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事故频发,国产奶粉要翻身了?
近日,英国路透社报道称,雀巢日前宣布在德国召回一批恩敏舒氨基酸婴儿配方奶粉,原因是“部分产品的矿物质含量过高,可能引起儿童不适。”
雀巢官方表示:“若婴儿食用此批有问题的罐装奶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雀巢公司方面还称,受影响的批次仅针对德国市场,这次事件并不影响德国以外的市场。随后也有媒体留意到,在天猫国际的雀巢官方海外旗舰店,已经搜不到涉事相关的“400克恩敏舒氨基酸罐装奶粉”,海囤全球也已经有商家将恩敏舒产品下架,其他海淘电商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
然而,雀巢奶粉的安全问题在近期已经不止一次的爆出了,今年7月雀巢NAN幼儿奶粉因产品安全问题被智利卫生部全面禁止;去年7月,雀巢有超10吨奶粉“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被我国质检部门禁止入境。
此事件一经爆出,也引来了消费者的一阵恐慌,一位妈妈身份的网友评论道,“氨基酸奶粉,是宝宝蛋白过敏唯一的选择,我家宝宝出生就生病,只能喝氨基酸奶粉,特别贵,之前是普通奶粉的两倍吧,而且很难喝,可是没有办法,治病用的,结果你们说这种奶粉引起儿童不适?宝宝只能选择这种奶粉已经很痛苦了!丧心病狂的人们!”
也有网友表示,近几年我国的奶粉市场有所改善,毕竟国产奶粉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
一直以来国产奶粉都深受诟病,频繁曝出的洋奶粉事件能否成为国产奶粉重拾消费者信任的契机呢?
超标、造假,问题“洋奶粉”爆发
事实上,问题“洋奶粉”事件屡见不鲜,经相关部门检测,婴幼儿奶粉不达标现象普遍。
(虎嗅·高街高参据公开资料整理)
今年8月,海外“毒奶粉”事件爆发,有产地来自美国、法国、爱尔兰的奶粉品牌被爆出疑似感染沙门氏菌,其中,产自爱尔兰、疑似感染沙门氏菌的奶粉已经出口至德国、荷兰、挪威、波兰等多个国家。
虽然受到污染的大部分奶粉品牌没有通过正常的贸易路径进入中国市场,但消费者购买奶粉还包括海淘、代购奶粉等方式,这些“毒奶粉”也给这部分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洋奶粉”造假事件也备受瞩目。
在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官方网站上,在发表的名为《OPSON VI行动》的报告中,列举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欧洲假冒伪劣食品和饮料的案例。报告披露波兰截获了66个托盘(约22吨)的“非法奶粉”(illicit powdered milk),估计约值7万欧元,报告称当时调查正在进行中。
今年4月,西班牙查获8吨被指冒名牌拟运向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涉案奶粉重达8吨、多达1.3万盒。
(图片来源:小食代)
在这些“洋奶粉”事件之中,问题奶粉的爆发范围之广,涉案奶粉的体量之大令国内外消费者深感不安,仿佛心中“奶粉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击破。
“三聚氰胺”的十年余震
国外奶粉市场状况百出,国内奶粉市场占比却没有很大的改观。
从目前国内外品牌在的婴幼儿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上看,国外品牌依旧占据主流,在星图数据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的婴幼儿奶粉品牌线上销售TOP10品牌中,上榜的仅有伊利和飞鹤两个品牌,榜单大部分仍被进口奶粉品牌占据。
(数据来源:星图数据)
其实,消费者对于国内奶粉的态度更像是“风声鹤唳”,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的中国毒奶制品事故,事件起因于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奶粉的婴儿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随后,事件不断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奶粉都检测出三聚氰胺。
今年恰逢中国毒奶制品事故发生十年,一些媒体也对当时食用三鹿奶粉的婴儿的状况做出了反馈。这些孩子除了脑袋变大导致畸形之外,还有的在十年的生长过程中,变得性格怪癖,智商比同龄人略低低,抵抗力低下容易生病,而且反应迟钝,记忆力低下。毫不夸张地说,“毒奶粉”可以说毁了孩子们的一生。
这也直接导致了十年过后中国的奶粉市场生意依旧冷淡,而且近年来中国人“国外抢奶粉事件”频发,中国内地消费者通过各种途径抢购港澳和海外零售市场的婴儿奶粉,造成当地奶粉市场出现供应紧缺。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因此,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已推行婴儿奶粉限购。即便是香港,也在2013年实施了“奶粉限购”,在没有申报的情况下,离开香港的16岁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携带总净重超过1.8公斤的婴儿配方奶粉,违例者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
在雀巢问题奶粉召回事件爆出后,有网友表示,“现在人喜欢买进口产品,我觉得不是就觉得国外东西好!而是所有进口产品入关时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海关检测,不像国内很多产品质检糊弄过去。”
也因此,中国消费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于国产奶粉依旧保持着较高的警惕性。
不过,近年来不断优化的国内市场和频发的国外奶粉品牌安全事故,也意味着消费者对于国内外品牌奶粉购买的“双重标准”即将失灵。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奶粉能否借此翻身?
国产奶粉将“驱外”翻身?
实际上,历经了“毒奶制品事故”后,我国奶源自给率持续下降,奶制品市场也经历了大洗牌。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等多部门发布《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政府2015年出台了惩罚力度更大的新《食品安全法》,奶粉行业的抽检制度也更严格。所以,近年来我国的奶粉行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安全水平。
今年8月,由中国奶业协会等相关机构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9年保持100%。
(虎嗅·高街高参据公开资料整理)
今年年初,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奶粉新政”全面执行,一个生产许可证只能生产3个配方9个段位(每个配方各1、2、3段),市场上1500多品牌面临被清洗。
政策不断调整,国内奶粉品牌也在根据中国奶粉市场特点不断优化产品定位。
伊利把重点放到了研发上,致力于更接近中国母乳的婴幼儿奶粉,去年还为“金领冠睿护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配方进行升级;飞鹤是黑龙江的乳业企业,占据着黄金奶源带的优势,打造自主可控、全程可追溯的产业链,据说牛奶从牧场到奶粉加工厂只需要两个小时;而君乐宝则是塑造品牌口碑,挖掘自身的价格优势,舍掉经销渠道从电商和电话直销做起。
明显的,国内奶粉企业都在奶粉产品的品质、产业链、供销方面做着突破,而且这些品牌的市场份额增长也逐渐明显。去年,伊利旗下婴幼儿配方奶粉增速达到20%,飞鹤业绩增长率达到60%,君乐宝的奶粉业务贡献收入在25亿元左右。
相比于“洋奶粉”问题频发,国内奶粉市场不但有相关部门严格的市场把控,奶粉企业的自主竞争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只是本土奶粉品牌想要在国内奶粉市场夺回“主权”,还要依靠品质抚平中国消费者的“伤疤”,想要做到这些,国产奶粉品牌还任重而道远。
资料参考:每日经济新闻、搜狐健康